15177942942
摘要:
广西艺考培训机构新时代新闻的反转是什么? 虽然在现代新闻教育诞生的一百多年以来,教育家和一线记者围绕着到底该不该让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技能而争执不断。但是,对于新闻内容的诠释,以及好新闻和好记者的定义,似乎并没有很大的分歧。这很像是新闻学的奠基者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百年前的教材中所表述的那样:作者必须把自己、自己的偏见、偏好、观点都排除在新闻故事之外。
广西艺考培训机构新时代新闻的反转是什么?
虽然在现代新闻教育诞生的一百多年以来,教育家和一线记者围绕着到底该不该让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技能而争执不断。但是,对于新闻内容的诠释,以及好新闻和好记者的定义,似乎并没有很大的分歧。这很像是新闻学的奠基者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百年前的教材中所表述的那样:作者必须把自己、自己的偏见、偏好、观点都排除在新闻故事之外。同时期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总结——现代新闻是新闻时代,而不是观点时代。
缘起
那么,我们仍旧处于“现代新闻”的时期吗?某种程度上来说,回答是肯定的。广播、电视、报纸,我们的生活中依然不乏这些传统媒介的身影。可是,当我们以后人的眼光,来透视一个世纪前的经验总结时,似乎“现代”一词又不那么准确了。数字媒体、移动新闻的横空出世,开始重塑人们对新闻的感知。
在这之中,“公民新闻”和“公民记者”的出现,是引领这一变革的核心力量。这两个概念,可以用很简单的描述来理解。所有那些以非专业记者身份采写的,具备新闻内容的特征,并通过媒介进行公开传播的文字内容,我们可以视作为公民记者撰写的公民新闻。这么看来,身处移动传播浪潮中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公民新闻所包围着。每一个当代人,既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拥有报道权、报道工具、发布平台的新闻生产者。普通人的言论权利被极大地解放了。
面对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再是传统媒体/官媒一家独大。在新闻传播链条的每一环都有着民间力量来与专业记者竞争:社交媒体的素人爆料、微博大V的关注转发、短视频媒体的二次创作。当林林总总的、碎片化的新闻信息被汇聚到眼前时,我们很难再去笃定,这就是新闻的真实原貌。
“新闻反转”
我始终认为,新闻的非客观时代,给年轻的播音学习者带来的思考是深刻的。差不多从三四年前开始,我在课堂上就已经引入了“新闻反转”的概念。这是公民新闻蓬勃发展下带给我们的副产品。与其说叫新闻反转,倒不如用一个更加直白的词,叫“打脸新闻”。一个爆炸性的新闻线索之后,往往存在着二次反转,甚至三次四次反转。等到真相大白之时,可能和最初的新闻内容已经大相径庭了。
但是,我不希望学生们(包括艺考生)只停留在对新闻反转这个现象的简单描述上。一方面,大家要去思考,出现新闻反转的原因是什么,背后的推动者是谁。这个答案通过前文已经有了叙述。另一方面,也是我在今年的艺考授课中,引导同学们去展开讨论的——“我在这样的一个传播环境里,能够做些什么?”是服从、顺应,还是辩解、质疑?
当然,我得到的答案可能充满着各种稚嫩,但只要学生们开始去思考,他们就已经在做着和其他人所不同的尝试。恰切合理却又独具一格的思路,辅以个性化的口语表达,做到这些,才能在人潮汹涌的考场中脱颖而出。
结语
结合教学工作实际,今天很肤浅地聊了聊移动新闻传播中的主观性。说浅显,是因为抛开了社会因素、历史背景、行业特性没谈。而事实上,在谈论新闻传播话题时,是必须要将以上元素纳入考量范围的。在这里不做逐一展开,留待之后的课堂中去做进一步探讨。
—文章仅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