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广西广播电视编导校考考试中如何对进行新闻评述?真题范例为你详细解答!
广西广播电视编导校考考试中如何对进行新闻评述?真题范例为你详细解答!
每个人的热忱,都如风中之烛摇曳生姿,经不起一次又一次的燃烧。
为被人燃烧太久,也未必点燃得了对方,反而让人们忘了最需要温暖的,其实是自己。
——莫峻《在很久很久以前》
进行新闻评述,首先我们要了解——
新闻是什么?
z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新闻的简单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所以新闻评述必须秉持的原则就是真实性。
新闻有六大要素: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1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所以在拿到复杂的、较长的新闻材料时,要用六要素将其缩略成一句话新闻。
接下来我们首先探讨完整的新闻评论的四大步骤,然后提供几个范例供大家参考。
Step 1. 引论
即通过一系列方法,引出新闻话题。
(根据考试的情况,可省略引论这一步骤,可直接从第二步骤立论开始,直接论点阐述。)
具体方法:
名人名言法:不要以为名人名言随随便便可以对付,甚至于在考场上胡编乱造外国人名。这里谈的名言,是希望大家选取中国古代的文章典籍,寥寥数字,深刻清晰,蕴含很多智慧,又衬托考生的文化底蕴。如借鉴《论语》当中的语录记载,涵盖了社会角度的多方面。
起兴法: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辞,这是《诗经》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先说一件和此事看似没有关系的事件,然后引出新闻。
设问反问法:以“最美彩票哥王伟捡到彩票归还失主”这则新闻为例,我们可以用设问反问引论——“试想,如果我们在街上捡到一张价值不菲的彩票,我们会如何处理呢?山东的彩票站站长给出了他的答案……”
举反例法:这里说的举反例,不是单纯的举一个相反的例子,而是举反现象。以“小伙救摔倒老人被感谢”这则新闻为例,我们可以举反例引论——“路边摔倒的老人扶不扶一直是社会热议话题,许多年轻人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讹诈,被许多人评人心不古,而最近,一则小伙救摔倒老人被感谢的新闻映入我们眼帘。”
相关举例法:也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开门见山,拿论据开头,举个与新闻相关的现象。
Step 2. 立论
引论后,要复述新闻内容,即用文章开头所说的六要素复述一句话新闻。新闻话题复述完毕后,阐述自己对新闻的看法,即观点(一句话)。
立论切入思路:1.新闻定性(是什么)
2.造成新闻事件的原因或产生的影响(为什么)
3.谈做法(怎么办)
Step 3.证明
即对观点进行说明,要求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做到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相结合。
具体方法:论据说理式:即用各式各样的、古今中外的例子堆砌,来证明自己的立论正确。 在摆事实说论据的基础上,还要同时注重讲道理,一般来讲,分析自己的立论合理,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方面来分析。如果你的论点是“支持、赞成、认为合理或要做这件事”,则论述这件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为什么必要、为什么重要”;反之,则是不必要性,不重要性。
Step 4.结论
结论要求:立场坚定:内容上,不能跑题,最后一段要重申观点。
掷地有声:状态上,语气要坚定。
干净利落:状态和内容上,都要做到干净利落,不拖拉,不磨叽,简明扼要进行收尾。
范例:(2017年浙传复试考题,有关雾霾的新闻评论,选取了类似新闻供参考)
2015年12月1日,今天,北京PM2.5浓度爆表,局部地区浓度近1000。帝都正遭遇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然而就在这几天,一个深圳小伙用工业吸尘器收集了100天北京的雾霾,最后他竟然用收集到的灰尘做了一块儿块砖!
评论:
2015年的9月3日,我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这段时间,北京迎来了蔚蓝的天空,但这时群众也有隐隐的担忧:这样的蓝天究竟能持续多久?
(引论,以阅兵蓝开头抛出新闻事件)
就在北京PM2.5浓度爆表的时候,深圳小伙拿着工业吸尘器满北京收集100天的雾霾,灰尘竟成一块板砖。这时刻警醒我们:保护环境,治理雾霾,刻不容缓。
(立论,一句话新闻复述完毕后,提出自己的论点,本文从怎么办角度提出,即保护环境,治理雾霾,刻不容缓。)
也许有人觉得如此论调实属不必,但雾霾的严重的确不容小觑。1943年美国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52年的伦敦雾霾、1989年的雅典大气污染事件,都时刻在警醒着我们治理雾霾是必要的,因为这关乎的是我们的生命安全。同时,治理雾霾之所以必要,更在于这是我国政府工作的义务,我们绝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把“又好又快取代又快又好”写进了工作报告。
(本段证明,从必要性上说明了为何治理雾霾)
实际上,治理雾霾不仅仅只能靠一国的单独行为。正如墨西哥湾原油的泄露影响了周边许多国家,日本的核泄漏影响了俄罗斯的库页岛,雾霾同样没有国界。所以,治理大气污染,需要全球共同努力,而中国政府在这方面正在努力改善。(本段证明,上升到国际合作的角度,谈雾霾治理的具体做法。)
我们渴望清澈湛蓝的天空,渴望绿树从阴花草茂盛,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天人合一,但我们绝不能让渴望只能停留在渴望,而是真正行动,保护大气,治理雾霾。
(结论,观点鲜明结尾,并且语言措辞简明,干净利落)
本文由广西翼视传媒整理发布